本周,红树林心理“超能情绪战队”正式开营啦!
孩子们像一群小小探险家,揣着满满好奇心,冲进情绪冒险王国:
在黏土画活动中,孩子们围坐在桌前,用五颜六色的黏土捏出各种表情;
在情绪小怪兽活动里,大家把不同颜色的毛线缠成小球,一边缠一边说说笑笑,分享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小怪兽配色;
在情绪急救箱的活动中,孩子们把写着“深呼吸”、“吃东西”、“打枕头”的小纸条折好放进去小铁盒里,再贴上各种可爱的贴纸。有的孩子还说,未来要在里面藏自己的小秘密呢!
一天结束,孩子们抱着“战利品”回家,想要和家长去分享自己的作品。
以下4位家长的真实分享,带你看见“一日营”如何悄悄促进亲子互动。
小雅妈妈:黏土画里的“小生气”
那幅黏土画太抢眼!我按老师给的《亲子对话指南》指着一个皱眉抿嘴的小表情问:“这是谁呀?”
小雅瞄一眼:“做不出数学题时的我!”
我愣住——以前她只会闷头不吭。她又指向旁边蔫蔫的蓝色小团:“这是‘忧忧’,老师说难过就哭,哭完就没事。”
原来,孩子心里藏着这么多悄悄话。
小宇爸爸:急救盒里的“小妙招”
儿子抱着小盒子来回摆弄,我凑过去:“里面藏了什么宝贝?”
他抽出一张叠得方正的小纸条:
上面写着“生气时,握拳→松开→数三下。”
我好奇地问“这招有用吗?”
小宇想了一下说:“昨天被别人踩了脚,试了一下,虽然还气,但没想打人。”
看着纸条被翻得起了毛边,我忽然明白:孩子已经在悄悄升级“情绪外挂”了。
小峰妈妈:小倔牛的“不炸毛”秘诀
平时一说就炸、要么冷战的小倔牛,今晚竟主动掏出了情绪急救箱的盒子。
我好奇问他“这是什么法宝?”
他先拆开纸条:里面写到“气到不行→捶枕头 or 捏黏土。”
又抓起一团皱巴巴的红色黏土:“做画时,我把‘很烦’摁进这小红脸,捏完就顺了。”
虽然他被说还是会不高兴,但他知道:情绪可以“摁”进黏土,而不是炸给世界。
小琳妈妈:多彩的情绪小精灵
小琳带回的毛线球像彩虹,很可爱
她和我分享“粉色=害羞,黄色=开心,紫色=难过……”
她顿了顿:“在学校表演时,粉色和黄色一直在打架。”
那一刻我才懂:每次她说“不想上台”,其实是心里在开一场情绪小剧场。
通过红树林心理情绪一日营,我们希望带来:
看得见摸得着的情绪
黏土画、毛线球把“生气”“害羞”翻译成颜色和形状,孩子指给我们看,家长不再靠猜。
专属情绪小锦囊
每一张折得皱巴巴的纸条、每一团被摁扁的黏土,都是孩子亲手挑选的“通关秘籍”。家长也同步获得“使用说明书”——亲子共同语言瞬间+1。
安全表达的自由天地
夏令营里没有“不许哭”“别闹”,所有情绪都被允许。孩子学会先安顿情绪,再处理问题;家长则学会先接住情绪,再谈道理。
当孩子说出“红色毛线代表我生气”的那一刻,情绪不再是躲在暗处的怪兽,而是可以邀请共度下午茶时光的小精灵。
下一次“超能情绪战队”冒险即将启航,更多小勇士,等你来“把情绪变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