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人际关系 > 怎么样才能和别人吵架的时候吵赢?   人际关系

怎么样才能和别人吵架的时候吵赢?

来源:红树林    作者:罗琪    发布时间:2022-07-31    阅读数:731
E和B已经结婚6年了。在一次婚姻咨询中,E说:“从前我们相处很融洽,事事都能达成一致,但是现在什么事情都要争、都要吵,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A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她的女儿已经很长时间不和她说话了,也不允许她去看孙子孙女,“女儿说我总是要和她吵架,总是在批评和挑刺。”


T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他的同事说他爱和人抬杠,破坏了团队协作关系,也不尊重领导,对此T辩解说:“我并不是存心找茬,我只是指出一些大家在工作上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D和哥哥因为一些政治意见上的分歧,已经断绝了来往。“我真的不想和满脑子错误想法,又偏偏这么固执的人说任何话,”但是,D也承认,其实哥哥在政治上有什么观点,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自从绝交以后,D经常思念哥哥,感觉心里有一个部分空落落的。


在现今的社会里,赢得或输掉一场争论,似乎已经变得非常的重要。但是,到底怎么样才算是“赢”,答案可能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在吵架的时候,考虑以下6个因素,或许不能一定帮助你“赢”,但是可以帮助你在这场争执中,得到更满意的结果。

1. “争吵”实际上是在“争”什么?

不同的人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是常有的事。

在双方关系、情绪比较稳定,彼此信任的状态下,不同之处,是可以沟通讨论的,即使有没有办法协调,至少可以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想想,相互涵容这个部分,就是所谓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但是,关系中的两人,有了不同意见,彼此却无法容忍,一定要争个高下、甚至争个你死我活的,这里面“争”的,究竟是什么?

从心理学方面来说,有很多的可能性,以开头的第一个具体事件为例:

或许在E和B的婚姻关系比较稳定的时候,两人持有不同的意见,却都能够相信对方是没有恶意,不会伤害自己的,而在一些事件的出现,或生活中发生了某种变化后,两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被破坏了,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感到不安、失控、恐惧,而愤怒常常是被用来掩饰这些难以启齿的部分,争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也变成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

当我们发现自己想要与人争执,或者不知不觉已陷入了争吵当中的时候,可以先暂停一下,问问自己,现在这场争吵,实际上我“争”的到底是什么,而对方在“争”的又是什么?


2. “争吵”想要“争”出一个什么结果?

在这场争吵中,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或许你想要明确地表达(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某些立场?
或许你需要对方和你(在某个问题、或者大多数问题上)站在同一立场上,全心全意地支持你?
或许你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想要为(自己或对方)的某些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以D和哥哥之间的关系为例,两兄弟之间的最后那一次沟通,其实都没有分享或理解对方想法的兴趣,而是出于某种竞争的心理,在“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性质的争吵中,没有人可以“赢”,双方都会感觉非常沮丧。


3. 一旦发生争吵,赢的总是在关系中掌握更多权力的一方

一旦争执进入白热化状态,双方情绪都上了头,那么一开始引发纷争的内容本身,就失去意义了,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

除了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暴力攻击(迫使对方屈服),更多的是,凭借着关系中的不平等因素(爱、金钱、时间、关注力、性等资源),在争吵中获得某种优势。

在A与女儿的僵持关系中,女儿明显占据着一种优势--她决定着母亲是否可以探望孙子孙女,从而迫使她做出某种改变。A目前能做的是,以某种方式缓和与女儿之间的关系,再尝试做具体的沟通。


4. 不同意见一定要升级为争吵吗?

考虑到了前面3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关键的一点是:

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意见?

在心理学家Daniel Goleman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

“一旦意见分歧上升为(情绪化的)争吵,双方对于自己的原有立场,都会变得更加固执”

换言之,一旦负面情绪上头了,理性就下线了,这时无论谁说什么,无论说的是对还是错,另一个人不仅听不进去,还会越来越抵触。

在这种时刻,先暂停沟通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在做夫妻婚姻咨询中,谈及到复杂、敏感的话题,咨询师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伴侣双方学习使用某种更温和、不会刺激到对方的表达方式,在情绪爆发之前及时按下暂停键

具体可以参考的做法是:

① 离开现场,先做一些缓解自身情绪的事。

例如:看书、听音乐、泡澡等;

② 在某些特定时刻,和对方一起做一些,和争吵内容无关的事情也会很有帮助。

例如:一起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去超市买日用品,共同出去遛狗散步等。但是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一定要达成协议,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是半小时,或一小时),谁也不许提之前争吵的那件事。

③在双方都处于比较冷静的状态时,可以尝试再次沟通之前有分歧的话题。

在这一次的沟通中,更多地使用以“我......”开头的句子(坦诚陈述“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我的观点”等等),减少以“你......”开头(指责、臆测、贴便签、带有批判及其他攻击意味的)的表达。


5. 表达同样意思的方式有很多

在开头的例子中,还提到一位在职场上与同事和领导难以相处的T先生。很多人和他一样,认为忠于自己,对人诚实,就意味着:“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

实际上,同样的一个意思,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表达考虑了别人的感受,有些就没怎么考虑。

其实,T先生并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自己,他想要的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可是,要在事业上做出成绩,与同事、领导间的之间的沟通配合是非常关键的。

在后来与咨询师的持续讨论和尝试后,T先生发现,表达上多照顾一些别人的感受,工作起来就更省心省力,自己的意见也能更多地得到采纳。


6. 不赞成,也可以共情

无论旁人看起来觉得多么荒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很有道理。

共情意味着,去了解对方的感觉、观点是怎么形成的,理解其言语背后的隐情,这么做并不代表同意对方的观点,而是为了接下来的沟通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E和哥哥目前正在尝试一种新的相处方式,他说:“虽然有很多不同意见,但他是我的兄弟,并不是一个坏人,我们会以一种彼此都能够接受的方式,持续就这个部分进行沟通。”

每次见面后,E和哥哥会将不同意见的讨论,控制在20分钟以内,在这段时间内,向对方解释自己持某些观点的原因,并努力理解对方。一旦时间到了,双方就默契地停止讨论,一起看体育比赛,或者两家人一起进行户外的运动、野餐等活动,绝不再提之前讨论的话。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的效果非常好,E和哥哥的都惊奇地发现,在不知不觉间,自己的想法好像有了一些松动和更多的弹性,对彼此之间的分歧部分,也不再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了,E挠着头说:

“当初没想到能够有这样的结果”

在任何关系中,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难以避免的事,想要找到一个任何事情都和自己持相同意见的人,简直是不可能的,先不要去想怎么“赢”,而是开始讨论、学习接纳彼此身上不同的部分,收获可能会更大。

 

文/(美)F. Diane Barth L.C.S.W.

编译/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