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爸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爸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红树林    作者:罗琪    发布时间:2022-06-28    阅读数:541
就像是“足够好的妈妈”一样,做爸爸做到60分的程度就可以了

父亲在家庭生活中是怎么样的一个角色?

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中,父亲更多地是“一家之主”的权威形象。他的观点不容置疑,难以动摇,对家庭中大小事务都享有“最终决定权”,但是,说起“照顾孩子”的具体责任,却不与他相干,这项责任通常落在母亲,或者是某种母亲的替代品(祖母、姥姥、姨妈、姑姑或是年龄大些的姐姐)身上。

进入到新社会后,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家庭的结构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当人们评价一个父亲做的什么样,更多地只会讨论“他能赚多少钱”。这种将父亲视为“赚钱机器”的意识,逐渐将其排斥于家庭生活、以及孩子的成长教育之外,在生活中压力巨大,在情感上却备受冷落,这些都是碍于“男人的面子”难以表达,甚至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近现代的心理学的发展中,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父亲在家庭生活,尤其是对于孩子成长影响的部分的研究。每当心理学家们提及“父母”,其实大都是在指“母亲”,“父亲”不过是顺便带过的一个名词。专门关于父亲影响的研究原本就很少,在仅有的一些研究中,基本上还都是母亲以观察者的角度提供相关的信息。

例如,2000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关于家长教育的研究中,调查了2000个家庭的情况,全部都是从母亲们一方获取的信息,却没有对任何一个父亲进行采访。

心理学研究在父亲方面的缺失,造成了一种“父亲对孩子教育不感兴趣/没有影响”的假象,实际上,最近几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父亲在孩子成长方面,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1. 安全感、自信心、人际关系的能力

从出生开始,父亲积极参与育儿,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发展出情绪稳定、自信、具有探索精神品质,在成年后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2. 智商、情商、学习能力

经常与父亲一对一互动、玩耍的孩子,有着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学校中的成绩也更优秀,展现出更高的学习能力水平,这种优势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显现,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3.性别认同与亲密关系

对于男孩来说,成长过程中有父亲时常陪伴,作为男性的榜样,有益于形成积极的性别认同;而对于女孩来说,有一位积极参与养育的父亲,能够帮助她们更了解男性,在未来更容易形成和维持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可现实的情况是怎么样呢?

许多父亲反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到处能看到的书籍、杂志、电视上的育儿节目,都是为了母亲们准备的。虽然一些父亲确实对于孩子的养育不太关心,但是有心想要参与的父亲们,却面临着重重困境:

工作压力、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缺失,对于性别刻板印象(“男子气概”)的担心,以及时常被忽略的,妻子们因为感觉自己在孩子心里的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下意识地阻拦:

“这个你不懂,那个你不会,你笨手笨脚的,不要添乱了”
“你说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有问题不和我说,去找你爸有什么用?”

有些妈妈们,虽然嘴上表达说希望丈夫更多地参与到育儿中,潜意识中却希望孩子能够完全属于自己,因而在丈夫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会因为感到焦虑而横加干涉,表现出敌意、不信任或是“看笑话”的嘲讽态度。

实际上,虽然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重要影响,要做个“好父亲”并不是特别复杂或艰难的事。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过一个“足够好的妈妈”(good-enough mother)的概念,他认为母亲只要能够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共情、照顾到孩子的情绪需求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要求自己做到“完美”,随着孩子的长大,一个“足够好的妈妈”会逐渐减少参与孩子的成长,给孩子留出充足的成长空间,发展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那么要做一个“足够好的父亲”,需要怎么样的条件呢?

心理学研究显示,在亲子关系中,相处时的关系、互动质量,要比相处的时间长短要更为重要(Nord, et. al., 1997) 足够好的父亲,会参与到教育与游戏中,帮助孩子在身体上、精神上都更好地成长,另一方面,父亲也需要给母亲足够的尊敬、爱与支持。

 

·参考资料·

Marks, L., & Palkovitz, R. (2004). American fatherhood type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ninterested. Fathering, 2 (2),113-129.

Nord, C., Brimhall, D.A., & West, J. (1997). Father's involvement in their children's schools.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ww.civitas.org.uk/hwu/fathers.php

dailybreeze.com/ci_1829

nccic.acf.hhs.gov/popto

http://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love-sex-and-babies/201106/are-extr…


文/(美)Ditta M. Oliker Ph.D.

编辑/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