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情感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婚恋情感 > 不求回报的付出,对关系也是种伤害   婚恋情感

不求回报的付出,对关系也是种伤害

来源:红树林    作者:雷玲    发布时间:2022-06-12    阅读数:567

常言道,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是真爱。真的如此吗?

做心理咨询以来,随着对人性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理解,我倾向于认为,人在潜意识中对每一份付出都是求回报的,只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关系中对回报需求的层次不同,有些关系图的是物质回报,有些关系图的是肯定和感激,有些付出仅图个自己的心安和快乐。

而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对自我要求极为严苛,付出的时候夹杂的任何个人情绪和需求,都会被他们泛化为追求回报,玷污了“付出“这个词的神圣感。

事实上,那些执着于在每段关系里都追求付出不应求回报的人,通常在生活中难以建立起舒适自在的关系。

01 会忽略他人的善意和付出

有个妻子经常抱怨丈夫不够爱自己,她列举了很多的例子来证明丈夫的情感“冷淡”。

其中一件事她提到有一次自己出差,坐了红眼航班凌晨1点到达机场,她打电话给丈夫,丈夫说过来机场接她。

终于等到下了飞机,她钻进车里,丈夫正揉着惺忪的双眼,嘟囔了一句“怎么坐这么晚的航班回来”,她的内心马上翻江倒海起来。

妻子首先感觉到自己给丈夫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然后她非常确认丈夫那句话是在嫌弃自己,进而她再联想到丈夫平时的一些态度,她觉得自己很可怜,这么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没有得到丈夫的宽慰,反而一见面就被抱怨,她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被爱的人,想到这里,她证实了眼前的丈夫就是一个冷漠、自私、不爱自己的人。

刹那间生气,委屈,悲哀的涌上妻子的心头,从机场回家的路上她一言不发,感觉生活无望。

第二天,她跟闺蜜倾诉,没想到闺蜜告诉她“这么晚的航班,你老公还主动去接你,我可从来没有这个待遇呢”,这时候妻子才猛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些什么。

妻子下了飞机,内心渴望遇到一位热情饱满,以她为中心,没有任何个人情绪的丈夫,也就是全身心关注她,不求回报地付出着的丈夫。

然而现实中,她遇到了略带疲惫的丈夫,这里面或许她感觉到了丈夫因为熬夜接机,休息得不到满足的个人需求,这跟她理想中不求回报的付出是不一样的。

于是她生气,恼怒,只选择性地看到了丈夫疲惫的部分,完全忽略了丈夫听到她回来,身体力行地来接机的关怀。

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发出需求的时候,期待的都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无条件的满足,那么ta往往只能看到别人要的回报和条件,无意识忽略掉别人付出和满足的部分。

那些执着于准寻不求回报的爱的人,内心对别人有一个高度理想化的期待,用克莱因的理论来形容,就是期望一个永不干涸的乳房来喂养自己

正如上述的例子中,或许丈夫接机的时候并不是真的埋怨妻子,而是希望妻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些正向回应,譬如他可能期望妻子说“这么晚还来接机,你太辛苦了”,但是那一刻,丈夫需要妻子肯定自己妻子则期望的是一只饱满的乳房,而不是一个有需求的完整的人两个人是错位的。

妻子接受不了落差,被失望折磨着,她只能看到了丈夫不合格,忽略了丈夫的付出,丈夫则是半夜三更折腾了一番,没捞到一句好话,满腹委屈。

如果一个人长期在关系里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爱,无意识地忽略了他人的需求,那么ta可能长期被生气、不满等情绪占据着,无法从关系中获得滋养,这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同样,这对付出的一方也是个沉重的打击,无论做的怎么好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

02 会忽略自己的合理需求

不健康的关系模式通常是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反噬自己。

一个人渴望得到别人不求回报的付出,通常也会要求自己不计回报地给予。

许多人都有被人借钱的经历,但是令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感到困难的是,他们同意借钱给亲戚朋友的时候,还能理直气壮地问对方要一张借条。

借钱等于出让对钱的控制权,无论对象是谁,任何人在借钱的时候都要同时承担钱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问对方要一张借条,就等同于掺杂了自己的个人诉求,他需要一张凭证,一种确认,一份保障来对抗内心的不安。

可是,当一个人认为付出就应该不求回报时,他可能会羞于开口要这个借条,在他的内心世界里,要了这个借条,就代表自己有私心,有顾虑,破坏了自己理想化的形象,那一刻好像借钱的善意都化为乌有,只剩下要借条时的犹豫和揣度。

当借钱者冒出想要借条的念头时,他自己的内在形象就会崩塌,此刻他们也很难想像要钱的人能理解的自己想要借条的合理需求,羞于启齿便成了对自我理想形象的保护。

所以,追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他们不仅对别人抱有理想化期待,也同样期待自己付出的形象是完美的,任何夹杂着个人情绪,需求的东西都是极度危险的,会破坏这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去正视自己的合理需求,好好表达自己期望得到的“回报”,不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是一个人在关系中维护自身边界,让自己舒适的重要能力。

03 提“回报“可以增益关系

在电视剧《流金岁月》中,上司杨珂面试朱锁锁的时候,问她对入职有什么要求,朱锁锁回答能进公司工作就是最大的满足,没有其它的要求了,没想到杨珂一听反而一脸严肃起来,他要求锁锁必须提出明确要求,否则他不知道该拿什么激励锁锁。

这时朱锁锁才恍然大悟,说出了自己对薪资的期望。

明确提出回报,可以让关系双方都更有边界感和确定感,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付出会被看到,所求会被满足,这些都可以促进一段关系朝良性发展。

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很多时候是我们教会他们的。一个人敢于在付出的时候提回报,也是在教会别人如果要维护好这段关系,应该怎样对待自己。

这在亲子关系中同样适用。

妈妈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也同样希望获得孩子的情感激励,便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比如,当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个礼物,妈妈观察孩子的反应是欣喜的,就可以引导孩子表达兴奋、开心的情绪,然后再返回一个情感反馈,“妈妈听到你说收到礼物这么兴奋我也觉得特别开心,”。

这样孩子就能发展出与母亲情感上的联结感,他们会发现原来我这样说是可以让妈妈快乐的,那么孩子以后可能会更愿意表达类似的感情,妈妈则会从这些反馈中获得一种“老母亲”般的欣慰,会感到一切为孩子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付出背后往往都隐含着各式各样对“回报”的诉求,对这一事实的否认,就是许多人在关系中感到痛苦的根源。

一个人如果能够接纳自己是求回报的,并且不吝于表达自己的需求,这就等同于接受自己做为一个普通人局限性:任何人都无法完全自给自足的,我们或多或少都需要在关系中仰赖他人的反馈和满足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只谈付出,不求回报是在被剥削,只谈回报,不讲付出是在剥削他人。

付出和回报循环相生,一个人才能从关系中获得滋养。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