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采访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咨询师采访 > 首席心理咨询师姚美兰——个人专访   咨询师采访

首席心理咨询师姚美兰——个人专访

来源:hongshulin    作者:hongshulin    发布时间:2018-12-04    阅读数:2621

首席心理咨询师姚美兰——个人专访



擅长方向:擅长用音乐引导想象(GIM),青少年的咨询,青春期孩子的各种问题,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业问题、考试焦虑、情绪抑郁、焦虑、亲子沟通问题等等,父母或成人的抑郁、焦虑等问题。

学历背景:北大心理学专业本科


问题一:老师您好,听闻你以前有二十九年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您转向来从事心理咨询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您觉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姚美兰老师回答:

在学校做班主任的时候,班里的一个孩子在暑假期间,因为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而自杀了。我陪着他母亲送走他的时候,许了个心愿:为这些心理有需求的孩子们做点事吧。然后就转到心理咨询来,从2000年开始,同时也做了心理教育,但主要是开始在心理咨询方面深度的学习和进修。


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都需要有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心理咨询是针对有需要的一些孩子,对他们内心产生的一些成长的问题困惑或者是在与人的关系里、他们自己在学业等方面遇到了一些他们自己没有办法去帮到自己应对过去的部分来进行更多的工作。也就是说心理教育的面会更广,而心理咨询会更深入。



问题二:以前的工作对您现在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姚美兰老师回答:

 以前的教育工作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是非常大的。首先是由于我小学到高中都做过老师,我熟悉六到十八岁的孩子,能看到他们整个的内心动态的一个发展过程,熟悉他们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的语言和行为模式,熟悉他们不同阶段的不同的需求和内在的幻想欲求等。也熟悉我们成年人哪些干预哪些互动的方式是否适合于他们。更清晰的知道,我们成人世界里哪些干预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同时,能清楚看到六到十八岁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之间动态的互动的过程。比如说孩子们早期的一些事件,在跟家人,跟成人的互动当中带来的一些不那么好的,伤害,或者说不那么好的早期的关系,其实到了青春期,它都是有个机会来互动的,有个机会来重新去修通修复这个部分的。我清楚看到这些,这对我从事青春期孩子的工作或者是从事成年人的工作是非常的有帮助。



问题三:能具体讲解一下音乐引导想象治疗(GIM)的具体内容吗?

 

姚美兰老师回答:

 跟孩子们的工作里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最后选择用音乐的方式,是因为我觉得音乐是最贴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音乐是一个没有任何原型模式的艺术形式,音乐会直接进入人的内在世界里,对孩子们的身体,对他们的大脑皮层起作用。音乐的方式很多,有行为流派的音乐方式,音乐引导想象的方式。而GIM是音乐治疗的其中一种方法技术,它核心的理论,是说人的内在世界有足够的积极资源,让我们去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只是我们内在的积极资源部分,可能平常的生活里头,我们并不容易跟它们有紧密的联接。内在的积极资源,比如说,人是可以非常放松的,就像孩子生下来的那样,非常的放松的,人也是非常有力量的,非常有价值的…这些资源,其实都是在我们的生命体验里面,是我们的积极资源的部分,只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跟自己内在积极部分的联结会疏离、疏远了,而让我们内在的消极的部分更多,内心失去了平衡。我们会通过音乐的方式来强化一个人跟自己内在积极资源的部分,跟它们更紧密更贴近。当我们从我们的身体、内心都能够更充分的感受到自己跟内在的积极资源部分有紧密的联接的时候,像打仗,我们就具备了足够的能量和武器、粮食等,我们就能够去应对我们的生活,去面对我们内在消极的部分。所以说音乐引导想象是跟我们的内在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这个层面入手去做工作的,在这个基础上去做更多的转化。



问题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GIM的方法能有更好的作用呢?会需要更具体的引导方法吗?


姚美兰老师回答:

GIM很多情况下都是可以用的,比如说成年人的抑郁、焦虑,学生的考试焦虑,学业压力,厌学等等。对精神病人,我们是不能用GIM的,还有就是十四岁之下的孩子,我也不会用音乐引导想象的方式,我会用行为流派的音乐治疗方式来做,用敲鼓、弹奏的方式来做。音乐引导想象是音乐治疗里面非常完善的一门音乐治疗的技术,也是音乐治疗里面最难的一门技术,它对音乐治疗师会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对作为音乐治疗师的人格的完善整合,然后要对音乐有比较高的敏感度,因为我们需要用音乐来共情。不仅是说我们需要我们作为治疗师对来访的学生的共情,同时也需要我们用音乐共情,去为来访者选择合适的音乐。



问题五:我想现在很多青少年的学业问题和手机成瘾问题都很令家长担忧,您是青少年心理方面的专家,您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和好的解决方法吗?


姚美兰老师回答:

关于青少年的学业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也包含了非常多因素的一个问题。当然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学业,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孩子,他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更多信息,这本身就是让他们快乐的,就像一棵树一样,生命总是向上长一样。这让他们快乐的事情出现了问题,这里面,我会看到的,原因有可能是我们成年人、我们父母本身对孩子的学业的问题有太多附加的情感了。可能是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并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来适应孩子跟自己之间距离的变化,从而产生焦虑。或者说沟通模式中,父母因为对自己孩子的内在世界不太了解从而引发焦虑。而这些焦虑就可能会转移到孩子学业层面上去。所以经常会看到那些爸爸妈妈,一问就问孩子,你学习、作业写了没有?这个做了没有?而不是问你这一天过的怎么样还好吗,过得开心吗。他们交流的方式是很单一的,并没有直接进入情绪情感方面的沟通。也就是说可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很多的时候回避了情绪情感层面的真诚的沟通,而把沟通只是集中在一个学业上。这种情况下肯定学业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因为学业这个层面上承载了太多不是学业的问题。


方法的话,比如说学业层面,这个部分,我们怎么才能帮到这些孩子们,能够去更好的去完成他的学业,有更好的成绩,那么我想,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需要在学业上附着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是我们承认的焦虑的部分,我们需要去处理焦虑的部分。我们跟孩子的沟通里面,需要回归到情感情绪层面的交流,同时我们得相信我们的孩子,相信他本身一个生命就是向上长的,也就是说他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信息和知识技能,就会得到很多的满足,你要让他很纯粹的去获得这些部分,而不是在上面覆盖太多的其他的东西。这就真的会制造出学业问题来。


关于手机成瘾。既然是成瘾,这里面肯定会有很强烈的动力和动机在里头,一个孩子会把很多的热情,情感投注在手机上。手机是连接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世界一个关系的工具。如果手机成瘾了,我想,关系层面一定出现问题了。比如说,孩子内在的需求上,他在跟父母,跟照顾他的成人的关系里面,没有得到满足,处于匮乏的状态,那么孩子就可能会把投注转移到手机上面去,通过手机或者游戏来满足自己内在的匮乏的需求的部分。我们需要看出我们跟孩子的关系陪伴的质量,是不是满足到了孩子内在的需求,我们跟孩子的关系是不是给出了爱,给出了尊重,是不是给到了慢慢成长的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空间。我们父母是不是能够从孩子一步一步的离开,慢慢拉开跟孩子的距离。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我们父母与老师在他们不同的年龄里面,慢慢的拉开距离,一步一步慢慢地放手这么一个过程,这个放手离开的过程,我们父母是不是能够温和的,是不是坚定的,而不是带着那么多的焦虑的进行这个过程,这就是我们成人需要对自己做的部分。


当然可能不仅仅这些,每一个手机成瘾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去具体的更深入的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内在的需求的部分。



问题六: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学生考试前焦虑的问题吗?


姚美兰老师回答:

考试焦虑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很多的因素会造成焦虑。也许是孩子与父母的期望有差异,也许是孩子内在自我理想的部分中,对自己有太高的一个理想化的部分,造成焦虑的因素都会很多。解决焦虑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他形成焦虑的心理因素做工作,这方面是可以慢慢收集更多的信息,触及到的。我在解决考试焦虑这一方面也是用音乐来做,用了很多年的,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也是我这些年研究的一个方向。首先我根据每一个孩子焦虑的形成的原因,去寻找到形成这个原因的心理因素。


比如说有一个孩子,他说曾经爸爸妈妈一直希望他考到多少分,比如说九十五分。那么他一直之前都没有考到的,可是有一天终于考到了,他赶紧给父母打电话,但父母很平淡地回应道:“嗯,知道了”。这让他觉得自己还是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还是不够好的。也就是说,父母的回应里面,跟孩子的期待的回应会有差异,他没有看到父母对他的欣赏,对他的努力的肯定,他就形成一个考试焦虑。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用音乐的方式来让他回到这个场景上来,让他感受到当时没有被欣赏、没有被肯定他的努力,没有被理解的部分来感受到焦虑,不去回避这个部分。这个焦虑会慢慢的减弱,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发生一些转化,就是说,他看到这些焦虑,他也可能会看到自己的动力,看到父母爱他的部分,他会跟自己的积极资源的部分做更紧密的联接,比如说去肯定自己,内在价值感的部分等,这些是会带来很强的动力。在音乐积极想象的过程里,他会有高峰的体验,这个高峰的体验里面会感受到自己是如此有力量,自己非常有价值的部分,他内心动力会发生很大的转化。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厌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