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接触心理咨询,或许我会以为自己就是一个不值得被爱的孩子,就像是一个被抛弃的无人疼爱的孤儿。或许那种“不配得感”会让我一直自卑。
直到接触了心理咨询,我才开始觉察到关于我和母亲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所在,我在心理咨询里得到了许多支持和一些自信。
本人母亲有点完美主义者,性格暴躁,情绪不稳定,说话声音特别大,就像一个大喇叭。你在六楼关了窗户也能听到她一楼和别人聊天的所有信息。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被母亲开骂的瞬间。
小时候,母亲对我很苛刻,在学习上对我要求很严格。直到我长大后的多年里,我也难以忘记那些被母亲用棍子抽打的瞬间。我的学习成绩是和母亲鞭打在我身上的淤青数量成正比的,正因为如此,我小学的成绩特别好。当我渐渐长大了,她再也不用打的方法,而是语言的“攻击”。
每次母亲开骂,我会想办法把门窗关紧,心里默念:家丑不宜外扬。当母亲看到我关窗的动作,会唠叨:“没鬼用,你在怕什么,没救了你。”意思是说我没出息,这么害怕邻居知道。
我不喜欢自己母亲骂人的声音,这让我想要逃离。对于我的穿衣打扮,她会时刻注意。每次早上起来,都会偷看我的穿着打扮。穿得不好看会说我不会打扮,看到我驼背会骂我体态不好,实则这些话语的背后是担心我的外在形象问题。
可她的话语就像一把剑插入了我的心脏里。对于别人对我语言攻击,心理咨询师曾说,你怎么就那么容易被伤害到?也许,我是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了。
好几次我花了好几百买的衣服,被母亲否定了之后我直接把衣服拿去回收了。那时候我的心态是:“母亲觉得不好看,我需要换一套她觉得好看的衣服。”
好几次,我和心理咨询师讲了这个事情,可是他却笑着倾听或者不语。我会想:我花了好几百来咨询,你却不表态,啥意思嘛?
可后来我知道心理咨询师不是朋友,他不能像我朋友那样一起和我不支持或者支持一些人一些事。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在用他的专业方法指引我去觉察、思考和改变。
母亲的所作所为影响了我,心理咨询师的动作表情和言语启迪了我:这让我发现了自己以前之所以成为“讨好型”人的原因。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很害怕父母亲的“不满意”,一味迎合他们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母亲的行为有点自私且“控制欲”强烈。
从小到大母亲对我的态度影响了我的方方面面,没参与心理咨询之前我是没感觉的,参加心理咨询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一直深受到其中的“毒”。
“就像猫妈妈找它那些到处乱跑的小猫咪,它找到之后会用嘴巴含着它的幼崽放回原位,生怕跑丢。”当我描述了我的烦恼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伸出来自己的手做出了一个弯曲的动作,类似猫妈妈叼着小猫咪的形状,他用生动的比喻说给了我听。
这让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另一种爱,对孩子的“简单粗暴”的关爱。那猫咪含着猫崽走来走去的动作,十足像极了我母亲对我的掌控欲,那是来自一位没有安全感的母亲的爱,担心害怕自己孩子的不好,所以小心翼翼。
心理咨询师没有直接告诉我:你的母亲没有安全感,她那是对你的爱啊,你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心理咨询师用另一种方法引导着我理性看待事情,不能着急。
心理咨询师和我说过的一些话,让我好奇母亲经历过怎样的一个童年时光,后来我得知,原来小时候外公对妈妈很苛刻,经常打她。或许,母亲那个不受控制的打我的动作,是她父亲“传授”给她的“耳濡目染”。
现实中,我曾因为妈妈的责骂多次怀疑人生,甚至觉得我不是亲生的。回顾以前,好几次,母亲咒骂过我一些毒辣的话语,我当时几乎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虽然没有做出来,但是心底里有种怨恨拥有这样诸多要求的苛刻母亲!
好几次被骂之后我会深夜里偷偷哭泣,一直责备自己的没出息和不争气。那些时光,我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真的不好,不优秀,“没鬼用”。
对于吃的,我想学习做饭,但是家人们说不喜欢我做的饭菜,这让我的厨艺退减。有一次我买了一些菜回家,却被老母亲责骂说我买的菜不好,这种菜吃了不好之类的话语。有时候买了一些水果,又说我买的水果不会挑选。
老妈子一边骂我却又一边爱我,每次早上她会早早起来会准备好所有的早餐给家人们。每次的责骂让幼小的心脏难受很久很久,骂后却又给你加点“糖”,做各种好吃的。
那个强悍的母亲一直渴望我哪天可以掌握驾驶技术,能够学会开车。可我知道那是我的“心理障碍”。母亲一直以自己的标准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秀表现要求着她的女儿,当别人的女儿都会开车的时候,母亲却吐槽我没胆量去学习开车。说真的,我还真的没有想清楚去学习驾驶。我知道如果我掌握开车技术,也许会方便出行,让老妈“有面子”。
曾经,我和我的咨询师有讨论过我想学会开车的想法,但是我怕车,因为目睹过车祸现场,感觉有阴影。咨询师没给我太多的建议,他只是喜欢说:嗯,嗯,嗯……之类的简短字句,惜字如金。
他的每一个“噢”“哦”“嗯”的语调后面藏着不同的意义,似乎一两个字就已经和我说了十几个词。我不得不敬佩这位咨询师的这种说话干净,文字简洁且有力的能力。
咨询了好多次,讨论过关于母亲这个议题,我发现我和母亲的关系如同和上级领导的关系那样。但事实上,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的上级不是我的母亲。
可心理学就是如此神奇,会把你和父母的关系“反馈”在身边人上。
是啊,工作的领导上级也像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需要清醒的一点是,他们不是你的父母。
这一两年,母亲依旧对我各种不满意,我依旧偶尔会找我的咨询师吐槽有这样的老妈子真烦人。可,我却又真实感受到了被骂之后被母亲关爱的场景,也许,那是母亲对我的爱的另一种形式。
心理咨询让我一次一次吐槽中变得渐渐沉默,渐渐感受到了那份母爱的伟大!
2025年05月26日晚上,母亲因为心脏不舒服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多次的胸口不适让她心情烦躁,还好发现早,还需要观察。
那位如今血糖高和血脂高的母亲因为不注意饮食把自己搞垮搞胖了,因为太在乎别人感受把自己的心累坏了。那个一向追求完美的母亲让我在医院等待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嘴巴再毒,始终是我的母亲。
当我渴望在心理咨询室里面再次得到心理咨询师的一丝丝鼓励和关怀的时候,我渐渐试着和自己的母亲和解。
当我看着那个曾经如此强悍无比的母亲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温柔”声音的时候,我不敢相信那是我的母亲。母亲好久没有和和气气和我讲话了,她总是着急和烦躁,这些都为她当下的疾病“埋下了伏笔”。
一边是心疼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自己多次被她的恶语敲碎了心;一边却是怀着感恩的心感激母亲的爱,我想她也不想这样子的,她才是那个真正需要参加心理疏导的人。
母亲的突发疾病让我忧心忡忡,现在的自己只能够在自我排解或心理咨询中找到自我。如果没有参加过心理咨询,或许我会觉得自己很差劲,母亲的一些做法和评价让我产生了认知扭曲!我必须要积极努力扭转趋势,多给自己鼓励和力量。
能够写下这些文字,或许也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