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采访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咨询师采访 > 电影《热辣滚烫》的内核是什么?   咨询师采访

电影《热辣滚烫》的内核是什么?

来源:红树林心理    作者:尤红老师    发布时间:2024-02-18    阅读数:59

每逢春节胖三斤,《热辣滚烫》似乎是与减肥相关,这部影片在春节期间的餐桌上被热议。春节,我回老家了,初六晚上回到广州,初七下午才有时间到电影院看电影。《热辣滚烫》不只是减肥这么简单,而是女主在生活中自暴自弃而变得肥胖,不断地遭遇亲人的嫌弃、爱情与友情的双重背叛、被人利用后又被贬低,最终感到绝望而自杀未成功,通过拳击让自己变得强大而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


我从一个心理咨询师视角,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贾玲身体力行地给我们演绎了讨好型人格的困境。贾玲与电影本身是同时存在的,瘦了100斤的贾玲,让人感觉影片的真实,就像发生熟人身上的故事,我非常专注地看完片尾字幕,她减肥10个月的详细记录,让我泪崩,内心充满敬佩和感动。


贾玲饰演的杜乐莹,具备讨好型人格的特质。对于讨好型人格,我深有感触,自己也总是无意识照顾别人,发自内心地希望周围的人开心,会因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快乐,即使他人获得快乐的过程,可能会伴随着我的自我剥削或自我压抑。


一. 讨好型人格有哪些表现

1、过度取悦他人 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满足别人,别人才会喜欢我”,为了让别人高兴,处处委屈自己,是以牺牲自己和压抑自己的正常情绪为代价。


 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渴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害怕被人讨厌,经常违心说着附和别人的话,完全隔离自己内心的感受。 影片中乐莹跟爸爸的对话中说:以前的她,如果有两个苹果,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她会把两个苹果都给别人,而别人以为她不喜欢吃苹果。别人看不到她的需求,她的付出从来没有相应的回报。


2、不敢拒绝他人 “只要我付出足够多,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觉得别人有求于我,是看得起我,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体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能力和价值形象。


 无法拒绝善意,也无法拒绝恶意,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不好意思拒绝,担心拒绝对方之后,对方就会讨厌自己。 妹妹让乐莹把房子过户给自己,如此剥夺性的要求,乐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闺蜜插足,与男友结婚,为了避免别人说自己是小三,要求她参加婚礼,如此侮辱性的要求,乐莹也答应了。


3、害怕冲突 “我的需求和感受不重要,别人的感受才重要。”,为了避免冲突,宁可委屈自己,放弃自己的利益, 没有边界地让步忍耐,失去自我。 她说话总是轻言细语的,显得小心谨慎。


当得知男友劈腿,并且对象是自己的闺蜜时,她站起身默默离开;她视为男友的拳击教练骂她,让她滚时,她也是默默地离开,不敢为自己发声。她帮他花钱找关系参加拳击比赛,给他准备各种营养餐,体贴入微,这些并没有让她赢得爱。


4、害怕麻烦别人 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没有资格要求别人,不敢麻烦别人。如果迫不得已麻烦了别人,内心就会充满不安和愧疚,一定要想方设法补偿对方,否则内心不安。 饭店老板试图猥亵她,这个底线她守住了,愤而打了自己的老板。表妹把她从派出所接出来,为了报答表妹而参加电视台节目,任由表妹摆布,为此受到侮辱和伤害,以至于绝望跳楼。


5、不敢表达不同想法 通常说的话是“我都可以”“没关系”,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决定,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者回避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以避免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冲突。 她不喜欢吃牛蛙,因为教练要吃,她也说自己喜欢吃牛蛙。


6、自我否定 因为过度关注他人,而忽略了自我关怀,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自己的表现持负面评价,总感觉自己不够好或不符合他人期望而憎恨自己。 乐莹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宅在家里,整天不是吃,就是睡,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对自己形象的否定。 


二、什么因素导致讨好型人格

1、父母是讨好型人格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凡事多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是我父亲的人生观,也曾经是我的人生观,我曾经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孩子。 

父母是讨好型人格,孩子潜移默化地模仿,认同父母,形成讨好型人格。 从一名医生转变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有一大堆合理化的理由,我想也许是我潜意识选择的自我救赎之路。心理咨询师这份职业的好处就是有自我体验的要求,在自我体验中进行内在探索,了解自己,调整自己。 贾玲成为导演,拍《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也是完成她个人的自我救赎吧。


2、父母是自恋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的父母,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自己的自尊,为了让自己有好的感觉,潜意识不允许别人表达不同的意见,即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 孩子如果表达了真实想法,会失去自恋型父母的疼爱和喜欢。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孩子就会隔离自己的感受,讨好自己的父母,形成讨好型人格。

 心理咨询中,经常有来访者说妈妈是家中的“女皇”,或者爸爸是家中的“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孩子可能成为仆役,时时刻刻关注父或母的情绪情感,讨好父母,让父母高兴,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3、在家庭中的排序 通常家庭中兄弟姐妹起冲突后,父母通常的态度是哥哥姐姐不要跟弟弟妹妹争,息事宁人是父母对家中大孩子的要求,我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被要求让着弟弟。


 假设乐莹从小遇到与妹妹起冲突的时候,妈妈会希望她有个“姐姐”的样子,要懂事,要让着妹妹,乐莹就会习惯性地取悦妈妈,而放弃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讨好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我有一个来访者内心愿望是做救世主,累累受挫而陷入抑郁,回忆起小时候,当她与表弟表妹有冲突时,父母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当她与表姐表哥有冲突时,父母又说:表哥表姐比你大,你应该让着表哥表姐。


4、社会文化因素 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利益,和谐关系,个人的需求和意见可能会被忽视。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容易发展出讨好型人格,以适应社会的期望和规范。


三、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我救赎 

贾玲在采访时说:善良的人的通病,就是很会照顾人,会去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自己受了委屈,人家也不知道。那是因为你没有亮清自己的底线。你要学会说“不,不要!”


1、保持自我觉察

 要多跟自己的内在沟通进行交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情感,给予自己足够的关怀和爱护。


2、学习设定个人边界

 了解自己的界限和容忍度,学会平衡满足他人需求和满足自己需求之间的关系, 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底线,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牺牲自己,并学会在需要时说“不”。


3、尊重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学会尊重自己的感觉,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不认同的事情,勇于说“不”。 雷佳音饰演的渣男,看到乐莹发生蜕变后,想约她吃饭,说:“走,带你去吃牛蛙”,乐莹拒绝了,说,“我不喜欢吃牛蛙。”,而当他问她喜欢吃什么,什么时候合适的时候,乐莹说:“看心情吧”。


4、提升自己的信心

 通过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影片中乐莹通过跑步、健身,减重,为自己赢得参加拳击比赛的资格,在比赛中证明自己的顽强和强大。


5、合理表达攻击性


运动,可以发泄我们的愤怒,表达我们的攻击性。 特别是拳击,搏斗中皮开肉绽的身体随着剧烈的疼痛感,把内心积压的伤痛都释放出来。


乐莹跳楼后,对着镜子说:“好痛啊,但是为什么没有伤?!”,很多人的痛是在心里的,是不被看见的。

在心理咨询过程来访者告诉我: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可以缓解内心的伤痛。


在擂台上被对手打得鼻青脸肿,倒在地上的乐莹,过去种种被伤害的情境在脑海中闪过,她感受到自己真实地活着,当她在赛场上挥拳的时候,同时也在心里通过一拳一拳,用力地对讨好说:“不”! 虽然拳击比赛输了,但在内心里,她赢了!赢,也是攻击性的表达,她释放了过往所有的伤痛,与过去和解。

 最后那个与对手的拥抱,也是与自己的拥抱,与自己的和解。乐莹在比赛结束以后,自拍了一张照片,发朋友圈说:打完了一次拳击比赛,赢了一次!


6、心理咨询 

影片中乐莹从楼上一跃而下,没有死!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崩溃大哭,以前的乐莹死了,新的乐莹活了过来。

她看到玻璃上的海报“为自己赢一次”,决心从现在开始为自己而活。 这是影片的魔幻艺术效果,讨好型人格既然是人格特质,在现实生活中改变起来并没有这么容易。 


心理咨询通常是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咨询关系的保护下,来访者缓慢打开自己,探索认识自己,理解讨好型人格的根源和影响,揭示出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和情感,找到建设性应对方式,提升自尊水平。 要实现人格水平的改变,需要经年累月地探索和行动,用新的模式替代旧的模式,一点一点儿实现蜕变。 


贾玲的这部《热辣滚烫》,告慰每一个有讨好型人格的我们,当别人对我们有需求时,我们可以先“看心情”。 我是早睡早起的,看完电影七点多,感觉有话要说,此时是凌晨一点了,我问自己为写这些文字而晚睡,是讨好吗?我内心的回答是“看心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