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采访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咨询师采访 > 肢体语言心理学有实际效用吗?怎么正确使用?   咨询师采访

肢体语言心理学有实际效用吗?怎么正确使用?

来源:红树林心理    作者:罗琪    发布时间:2023-06-16    阅读数:176

对一个人的了解,有时看起来是捷径的方法,可能实际上是一条弯路。

肢体语言心理学”实在是太过于流行了,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财富密码”,你大概肯定在各种地方看到过这种内容:

《一秒识人:破解肢体语言的密码》
《识破谎言:CIA/FBI侦查秘籍》
《理解肢体语言:生活、爱情、职场的致胜法宝》
《七类肢体语言,教你读懂ta的心》
《CIA/FBI前特工教你怎么解读肢体语言》

......

这一类内容的书籍,通常包含的前提假设是:

人们在沟通中使用的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其他身体动作,是具有某种通用意义,可以被按照固定方式进行解读的

包含这一类内容的书籍,不仅长期在书店成为畅销书,如今各种社交网站上充斥着大量类似的文章或视频,许多心理学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也把其中的部分“常识”应用在教学或实践中。

这些内容的火热程度,或许反映了现在社会中人普遍的一些心理需求:注重效率(希望有更快、成本更低的的方式了解一个人)、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与不安全感等等。

然而,这些内容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将非语言动作从个人性格特质、人际互动、背景环境中剥离出来,进行片面、刻板理解的倾向。

那么被剥离出来的动作或表情本身,本身是否特定的意义呢?

2023年,来自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的研究人员Miles Patterson及同事提出:

将非语言肢体动作视为一种“语言”来进行解读,或许可以让我们(以为自己比实际上更了解对方)增加在面对他人时的信心,在人际关系中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然而,实际上“肢体语言”这个概念是有问题的,非语言动作及表情本身,缺乏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

① 非语言动作表达的内容客观上缺乏“观点性”

肢体动作的意义既不能被证实、也无法被反驳。

举例而言:当A询问B一个问题时,B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

B的这个行为可能被视为一种焦虑或躲避反应,也可能完全出于个人思考的习惯或生理需要,当事人自己没有清楚的意识(即使有清楚的意识,可能也与潜意识的感觉相互矛盾),所以其意义是没有办法被明确证实或反驳的。

② 非语言动作缺乏“词汇”及“语法”

在哑语中,固定的手势组合及动作顺序,表达出固定的意义。而日常生活中的非语言动作,实际上并不具备固定的意义。

例如,A询问B:“你的健康状况如何?”,B听到后对A怒目而视。

B的这种表情可能与B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估有关,可能与A这个人有关,可能与A和B之间的关系有关,可能与周围的环境或旁观者有关,或者可能与以上这些都无关,而是受到一些与现实无关的随机想法和感受的影响。

另外,在通常的语言表达中,句子组成的顺序和单词数量不同,表达出的意义是有明显不同的--“这个人被狗吃了”、“这只狗被人吃了”、“这个人吃了两只狗”、“这只狗吃了两个人”......

而就非语言动作来说,A询问B一个问题,B在回答之前喝了一口水,或者是在在回答之后喝了一口水,或者回答的前后都各喝了一口水,或者喝的不是一口,是两口、三口,不同的动作顺序和数量,其表达的内容会有明确的不同吗?这些都是不能被证实或反驳的。

③ 非语言动作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即使是在熟睡中,人体也几乎没有完全静止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动来动去,脸上的表情也在时时变化。

如果非语言肢体动作是一种语言,那么它的表达的内容在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呢?

在语言沟通中,表达着与倾听者的角色是明确的,并且角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而如果沟通中两个人或更多人,大家都有一些动作和表情,那么在一个固定的时刻里,怎么确认沟通在进行中?怎么确认谁是信息的发送者?谁又是信息的接收者?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语言还是非语言的沟通,都没有固定的理解方式,对一个人的了解,有时看起来是捷径的方法,可能实际上是一条弯路。

·参考资料·

Just a moment...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