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做些“没用”的事?|心理咨询故事   案例分析

为什么不能允许自己做些“没用”的事?|心理咨询故事

来源:红树林    作者:罗琪 译    发布时间:2022-10-31    阅读数:322

【本文译自美国执业心理咨询师Josh Dodes LCSW的博客文章,文中来访者信息已做脱敏处理。】

“没完没了的,你知道吗?一个项目结束了,以为终于可以休息一会的时候,肯定会马上有另外一件事摆到我的眼前,没办法好好休息......

一想到那些待处理的任务,就像是有蚂蚁在身上爬,又痒又急,不做不行。我的内心,就像是以前人们常看的那种烂鬼片,一部分的我忍不住走向闹鬼的房子,准备拧开门把,开始又一轮的战斗,而另一部分的我则漂浮在空中,拼命大喊‘别进去!别进去!’......”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脸上扯出一个苦笑:“真不知道再按照这样的强度工作下去,我的身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与格雷汉的咨询持续进行了几个月后,他开始使用“闹鬼的房子”这个比喻,来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格雷汉在一个私营金融机构工作,薪水优渥,但是在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却很低。每次完成工作任务,瞬间的满足和喜悦过后,就会再次被‘不足感’淹没--

“这里做的不够、那里有待改善、接下来还要再做些什么,要做得更好......”

为了缓解这种不足感带来的焦虑,他需要马上开始新的工作任务,寻求更多的成就感来源,虽然他心里并不真的这么热爱工作,也不想做这么多。

在过去的几节咨询中,我们一起讨论了为什么他会感觉内心有一股力量在催促他不断做更多事,在他心里认为自己是在“为了谁”工作,等等一系列问题,今天我打算问他一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你平时为了娱乐,都做些什么?”

“娱乐?”他愣了一下,“娱乐是什么?”他这个回答带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也不完全是玩笑:“呃,当然,嗯,有的时候我是会想通过娱乐放松一下,但是老实说,‘娱乐’对我来说感觉就是浪费时间,什么事也不做,”他暂停了一下,陷入思考:

“什么正事都不做,就是什么事都没做,浪费时间有什么意义呢?”

我在其他来访者那里听到过类似的话。我将他们称为“低成就感者”--

他们为了寻求价值感而不断地努力工作,导致工作中除了一连串待实现的“目标”,生活的其他方面什么都顾不上的情况很常见。而不管完成什么任务,成就感的持续时间都是很短暂的,心里总是充满了耗竭和挫折的感觉。

刚刚格雷汉的回答,是“低成就感者”的常见感受:

工作成就的价值等于生活的价值,也就是说,没有在工作的时间--用以放松或娱乐的时间,都算是浪费。

关于这个部分,我们聊得越多,越是感到问题严重性。

休息娱乐对于他来说是“不应该”的,做这些“不应该”的事情会感觉到内疚和羞耻,所以就不能很好地得到休息,得不到好的休息,会影响到工作的状态,或担忧工作的表现,又更是不能允许自己休息,这是一整个不断重复的负面循环,这个循环形成背后的心理动力很复杂,持续的时间很久,要停下来不是容易的事。

在这一次的咨询中,我打算继续从“娱乐”的方面,尝试找一找新的切入点。

我邀请格雷汉多说一些,他觉得是“浪费时间”的那些娱乐具体是什么。

他回答说,他很喜欢看历史类的小说、使用冥想APP放松,如果天气好的话,也想骑上一辆单车在外面毫无目的地瞎逛,直到彻底骑不动为止......

当他在具体描述自己做这些“无用”事情的细节时,他有时会露出微笑,但是很快又因为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感到沮丧,转而描述这些被浪费掉的时间,原本应该被用来干些什么“正经事”--完成一些待办的工作任务。说到激动的时候,他认为在咨询中谈论这些“无用”的事情也是在浪费时间。

在长期的咨询中,我会持续与格雷汉探索、讨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力部分,这方面是在尝试帮助他从根本上去做一些改变。而在迄今为止的咨询中,我们已在认知上对这些行为的模式有了初步的理解共识,我询问他,是否可以借用他之前提到的“鬼屋”的比喻--

“对你来说,走进这个‘鬼屋’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你知道自己会在里面遇到什么魔鬼妖怪--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大量耗费时间和精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好不容易这些鬼怪被消灭了,你获得了一些奖励,事情就应该结束了,接下来怎么办,又再开始一个新的循环吗?也许这是你比较熟悉的模式,但是,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循环结束后,暂停一下,尝试控制一下自己,不再那么快行动起来进入下一个循环,在这个暂停的时间里,去做一些不太熟悉的事情,会怎么样呢?你可能会觉得很难,对不对?”

“噢,这几乎不太可能,嗯”

“好的,看来我们找到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单单只是鼓励来访者去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并不足以帮助到他深入探索或理解自己行为背后复杂的心理动力。

但是,从短期来看,来访者尝试抑制自己进入熟悉的负面行为模式循环,并且与咨询师讨论过程中的种种感受和困难部分,是很有帮助的。

尝试的过程可能会有点难受,却可以让来访稍稍得到休息,在熟悉的循环之外,有新的思考余地,为将来的改变留出一点可能的空间。

格雷汉为例,他长期习惯于将自己淹没在工作中,当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逐渐尝试稍微离自己的工作远一点(虽然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焦虑和羞耻感),才真正能够开始去考虑做一些只是为了“自己”而做的事:读书、冥想、每隔几周就出去骑一回单车。

这些虽然算不上什么惊人的大改变,但是他现在的行为模式,确实较之前松动了一些。他现在稍微可以相信,做一些“不正经”的事,“没用”的事,(不仅是从认知上,也从实际经验和感受上得到确认)其实别人并不会因为这些而看不起他,或者就不喜欢他了。

未来可能变成什么样子呢?

对于格雷汉来说,至少是部分时间,可以享受“什么都不做”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并不以失去工作价值或损害人际关系为代价,许多的行为不是出于惯性和盲目,而是源于自主思考后的,负责任的选择。


文/(美)Josh Dodes LC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