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联系我们

电话咨询热线: 020-87377802 020-87374117微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分析 > 进入亲密关系,就变得不安、嫉妒、需要时刻和ta保持联系   案例分析

进入亲密关系,就变得不安、嫉妒、需要时刻和ta保持联系

来源:红树林    作者:罗琪    发布时间:2022-10-18    阅读数:378
察觉自己/伴侣在感情中过分“黏人”了,很心累怎么办?

有时人们会在关系中感到怅然若失,觉得伴侣并没有给到能够满足自己期待的关注,彼此的关系也不如渴望的那么亲密;

或者,自己的伴侣不停地寻求关注和肯定,担心自己跟谁交朋友,追问彼此不在一起的时候,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最近在社交网站上和谁互动......等等。

无论是这两种情况中的哪一种,在感情中都难免感到困扰、沮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首先要从每个人的“依恋模式”(Attachement Theory)说起。

所谓的“依恋模式”,指的是个人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的基本模式,包括表达、协调情感需求的方式,以及是否能够从关系中获得安全感的部分。

每个人的“依恋模式”,形成于童年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互动的方式,在成年后,会不断在亲密关系中重复出现。

基本的依恋模式有四种: 安全型、疏离型、焦虑型和恐惧型。


· 安全型依恋模式(secure attachment style)

拥有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群,很少会对亲密关系表现出过分嫉妒或不安。

在他们的童年时期,父母能够比较稳定地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情感支持,并且父母本身是言行比较一致的,很少出现诓骗、愚弄、或者虚假许诺的行为,基本上是值得孩子信赖的,在因为某些原因与孩子分离后团聚时,可以很快地恢复与孩子的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拥有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们,在社交场合不需要时刻警惕地观察、提防潜在的“威胁因素”,也不会采取回避关系的方式,来减少失望、保护自己、直至感觉麻木。

相反,在社交场合中遇到挑战时,他们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处境,是否有受到伤害的风险,及时寻求适当的帮助,在必要时果断进行抉择。


· 疏离型依恋模式(dismissing attachment style)

属于疏离型依恋模式的人群,对于关系的期待是比较低的,他们不太相信对方会愿意/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或情绪需求。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可能经常不在身边,或者父母一直在身边,却对于孩子的情感/情绪需求没有回应、或者一贯是采取打压(“你不应该有需求”)或者嘲笑的态度回应,很少有不带有目的性的关心和安慰。

长大后,形成了疏离型依恋模式的人们,对于伴侣基本上是“没什么指望”,很少有表现出嫉妒、或者需要寻求安慰的行为,在他们心里,感觉伴侣随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对关系失去兴趣或者变得冷漠疏离,因此对于形成或维护关系的兴趣不是很大。


· 焦虑型依恋模式(preoccupied styles)

拥有焦虑型依恋模式的人群,对于关系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意外变化都非常警惕。

他们时刻留心可能威胁到关系的各种“危险因素”。即使伴侣给予了足够的抚慰的关心,还是不能够放下心来,很快就需要伴侣更多的关心和安慰,直到伴侣的耐心耗尽,不堪重负地离开关系,对于“感情破裂”的恐惧,变成了不断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童年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是不稳定的,时而对孩子温柔亲近,能够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时而又忽然翻脸,变得冷冰冰地不近人情,对孩子的种种许诺经常是空头支票,即使是有“我爱你”这样的表达,也不意味着接下来会对被好好对待。

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形成的害怕被抛弃的不安全感、难以信任他人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成年。进入到亲密关系中。他们渴望时刻掌握伴侣的行程的动态,这样就可以尽早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威胁(遭遇背叛或被抛弃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做法常常事与愿违,反而会变成导致关系破裂的主要因素。


· 恐惧型依恋模式(fearful attachment style)

恐惧型依恋模式,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作回避型与焦虑型结合体。他们需要伴侣许多的关注和安慰,难以得偿所愿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或者彻底切断关系、回避沟通。

如果伴侣是属于这个类型,你可能在关系中的变得伤痕累累,很怕“惹对方生气”,而如果本身是属于这个类型,可能会觉得除了这样对待伴侣,似乎就别无选择了。

拥有恐惧型依恋模式的人们,他们的父母要么是家庭中的“恐怖制造者”(语言暴力、肢体暴力、情绪失控、成瘾行为等),要么就是自身长期处于恐惧状态,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害怕受到伤害。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一直担心对方伤害自己,因此采取各种防御方式(切断联系、攻击对方)来保护自己。

在以上四种模式中,对于关系的中“威胁”因素的警惕性、容易引起嫉妒的阈值、以及要求伴侣关注自己的程度,是三个比较有助于理解关系困扰的部分。

焦虑型依恋及恐惧型依恋模式都有着高水平的分离焦虑,总觉得关系在什么地方要出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有起伏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这些变化有可能是重要的,也可能无关紧要,但是在高度焦虑的情况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判定为威胁,并且要迫不及待地做出一些行动(行动化),来缓解焦虑,或保护自己。

除了不断寻求伴侣的关注和安慰,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亲密关系中的焦虑呢?

以下有2点建议,可以参考看看:

1· 别急着行动化!

在控诉、指责、要求伴侣给自己更多安慰和关注、想要断绝沟通......等等一系列破坏关系的行为冲动出现时,控制自己先尽量不要付诸行动。寻求一个值得信任的第三方(足够了解你的朋友,或者是你的咨询师),帮助你一起思考、斟酌目前的情况。

行动之前,至少控制住自己24小时,这段时间可能会感觉痛苦,但是这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冷静下来,更有机会做出对人对己都更负责的决定。


2· ***积极进行自我探索

有些人在普通人际关系中是比较平静的,可是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就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是因为进入亲密关系,与另一方近距离相处,需要我们暴露出许多平时被层层防御机制保护起来的、非常脆弱的部分,也需要面对隐藏在内心深处,对关系的种种恐惧、担忧、焦虑的幻想,如果我们对于自身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会身不由己地盲目行事,让悲剧不断重演。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所谓命运,就是未被察觉的潜意识。”

而我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探索得越多,察觉到的部分越多,对自己的生活、关系,也就能有更多的理解和掌控。